2025-03-22
AMD处理器
分享到:

  

AMD处理器

  K7的性能尤其是在浮点运算能力方面,受到不少DIY(自行组装计算机)用户的欢迎★。由于相对于Intel,AMD对于CPU的倍频锁定限制较松,因此广受许多超频用户的欢迎★。但也由于缺乏过热保护★★★,超频过度的K7系列CPU有较高的烧毁风险,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其稳定度的信心偏低★★。

  AMD 首开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无缝移植 32 位、 64 位计算优势的技术;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国市场推出 64 位计算。 2005 年, AMD 再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双核处理器★★。

  AMD 在公司奥斯汀园区的展示会上,展示了业内首款 x86 双核处理器。 AMD 展示由四颗双核AMD 皓龙处理器强力驱动的 HP ProLiant DL585 服务器,该款处理器采用 90 纳米绝缘硅制程。

  AMD对Intel法律诉讼结束★★★,AMD胜诉,获得生产386处理器的资格。

  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于十月份发布,十一月份正式登场。这一代堪称是AMD在主流台式机处理器市场上全面赶超英特尔的一代作品,尤其是在单核性能以及游戏性能方面,有着令人惊叹的长足进步。

  皓龙和速龙 64 处理器产品线 架构为基础,该架构为首个基于 x86 的 64 位处理器架构

  速龙 1000 是一款基于 K75 核心的单核处理器★。 它是首款突破 1GHz CPU 时钟频率大关的台式处理器。

  AMD在2007年5月已完成45纳米的SRAM晶圆生产★★★,10月宣布45nm的处理器开始试产。AMD的45nm处理器在德国德累斯顿300mm晶圆厂Fab 36生产,生产制程由AMD与IBM合作开发。譬如沉浸平版印刷术★★★、AMD第四代SOI、Ultra-Low-K等,与Intel的有所不同。AMD认为★★,即使没有High-K、金属栅极技术也能顺利步入45nm时代,并不是必要的,不过到了32nm就是必需的了。此番展示的处理器包括服务器版本★★“Shanghai”和桌面版本★★“Deneb★★”,均为高端四核心型号。AMD在2008年10月正式发布45nm处理器,首先推出的是★“Shanghai”,之后在2009年5月推出了6核心的Opteron★★,代号★★★“Istanbul”,仍使用Socket F脚位,2009年下半年推出AMD第三代Opteron平台,改用Socket G34脚位★,推出代号“Sao Paulo”的6核心Opteron,将支持DDR3存储器与HyperTransport 3★★.0协议,还会推出12核心Opteron,代号为★★“Magny-Cours”★★。

  )及GPU(图像处理器)的组合★★,第一轮会有共4颗型号的芯片★★★,GPU部分也能线p高清播放(硬件解码)。

  加入 32 位 80386 兼容 CPU 市场竞争,将电脑变得让人们买得起。

  AMD制造的芯片被用于建造航天飞机★★★,同年决定与Intel公司扩大合作。

  西门子和AMD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余下的8.8%的股份★★★,成为一家独立的芯片制造商,使ATIC成为唯一持股者★。

  Kabini APU桌面型推出★,官方策略表示并无在中国发售,只针对计算机无完全普及的发展中国家★。

  属于双/三/四核心45纳米技术,为 AMD 推出的平价产品, 与Phenom系列比较,此产品均不设L3cache,但把旧有的每核 512KB L2 cache,增至每核 1MB(四核仍为 512KB)。

  Athlon 64 FX 属于单/双核心技术,运行性能较高★★,对多媒体处理★★、3D游戏,FX系列是最佳的选择。

  采用14/12nm FinFET制程及超线程技术,最高达三十二核心/六十四线月上市★★,是近十年来最接近Intel CPU的产品。

  为了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成功,跨国电子公司需要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来为他们按时按量地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因此, AMD 采用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合作伙伴的研发模式,确保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始终在性能和功率方面保持领先。借助于行业伙伴的技术和资源, AMD 为它的产品集成了先进的亚微米技术。它的产品通常领先于行业总体水平,而且成本远低于平均成本。

  属于低功耗嵌入式处理器,专门使用于嵌入式平台、移动设备和Thin Client。

  (推土机)产品以全新架构问世,并采用全新插槽AM3+。该架构其实自2003年就已经有研发项目,唯因为经费不足★★★,搁置到2011年发布★★★。

  AMD 的嵌入式解决方案以个人电脑以外的上网设备为目标市场★★★,锁定的目标产品包括平板电脑、汽车导航及娱乐系统★★、家庭与小型办公室网络产品以及通信设备。AMD Geode 解决方案系列不仅包括基于x86的

  属于三/四/六/八核心32纳米技术,为 AMD 最新推出的产品,在一般的DIY市场中所贩售的均不锁倍频(黑盒),而其中最高级的FX-8150在日本有出现连同水冷散热器一起贩售的版本,这是AMD第一次将水冷散热器和处理器同捆贩售。

  四核皓龙处理器采用全新的快速虚拟化索引技术,降低了与软件虚拟化相关的系统开销。

  (Dresden) 的先进技术研发中心分别负责多个研发项目。 此外★★, AMD 也与 IBM 合作开发新一代的工艺技术。

  AMD正式宣布次世代主机“Xbox One”采用APU作为该主机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由于原生四核心的设计复杂,加上电路设计Bug★,导致AMD初期B2核心步进的Opteron(Barcelona)和Phenom(Agena)性能不彰,时脉提升困难★★。为此AMD特别发布解决B2核心步进BUG的Patch,名称为“TLB Patch”。AMD接下来还将发布解决TLB Bug问题的B3核心步进,可使AMD K10处理器的整体性能再提升15%★。

  由于率先于Intel之前优先投入64位CPU的市场,使得AMD在64位CPU的领域有比较早发展的优势,此阶段的AMD产品仍采取了一贯的低主频高性能策略,解决因为电气性能有限导致CPU不稳定和发热量、耗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并导入使用IBM开发的SOI技术★★★,使得K8相较同期Intel公司的P4处理器相同性能上有较低的功耗。

  Am7970 采用三个处理引擎和双总线架构,可以同时扩展和压缩文本和图像数据★★★。 这是推动高效办公自动化设备发展的重要一步。

  属于较低级配备★,单/双核心技术,性能与时钟频率较差,但温度相对低很多。

  ,还包括多种系统解决方案。AMD 的一系列 Alchemy 解决方案有低功率★★、高性能的 MIPS 处理器★★★、无线技术、开发电路板及参考设计套件。随着这些新的解决方案相继推出,AMD 的产品将会更加多元化,有助确立 AMD 在新一代产品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为了在批量生产过程中无缝地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AMD 开发和采用了数百种旨在自动确定最复杂的制造决策的专利技术★。这些业界独一无二的功能被统称为自动化精确生产( APM )。它们为 AMD 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

  全球 2000 强中排名前 100 位的公司中★★★, 75% 以上在使用基于 AMD 皓龙 处理器的系统运行企业应用★,且性能获得大幅提高。

  初期的产品策略主要是以较低廉的产品价格为诉求★★★,虽然最高性能不如同期的Intel产品★,但却拥有较佳的价格性能比。

  AMD开售了锐龙5 5600G和锐龙7 5700G两款带集成显卡的处理器产品。

  分为A4/A6/A8/A10/E/Athlon/Semprom等系列产品线,属于双/四核心技术,主打入门用户以及一般家用市场★★★,除了AM1低功耗平台推出的Athlon及Sempron CPU外,其他平台中Athlon及Sempron大多遮蔽显示输出功能,而A4/A6/A8/A10都搭配CPU内置显示功能,早期Llano核心采用45nm制程,经历Trinity、Richland等32nm制程★★★,至2015/2016年推出的Kaveri以及Godavari(Kaveri提升频率的版本)则采用格罗方德28nm制程。

  Am9580 是一个集成解决方案,推动了小型磁盘驱动器技术进步并加速了新兴个人电脑市场发展★★★。

  这证明 AMD 完全有能力提供与主流台式电脑全面兼容的微处理器。电脑制造商因此能够以可承担的成本实现更高性能★。

  在中国★★★, AMD 已与众多 OEM 厂商建立联盟★★,其中包括联想★★★、清华紫光★、曙光★、 方佳、中科梦兰 等中国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领先的计算机制造商。

  将在其面向笔记本的H系列第8代酷睿处理器中使用AMD的Radeon GPU处理单元。

  AMD-K5® 是 AMD 首款独立设计的插槽兼容型 X86 微处理器

  AMD叫阵英特尔要求在新加坡举办双核比试★★★,AMD以Socket 939登报围剿英特尔发出双核决斗挑战。

  AMD 的客户及业务伙伴已遍布中国,覆盖科研、教育、电信★、气象★、石油勘探等行业, AMD 的产品受到了中国市场与用户的广泛肯定 。